全网征集生物育种科普官:破谣言、促发展,筑牢粮食安全科技基石
发布时间:2025-05-12 11:13分类: 无 浏览:118评论:0

全网征集生物育种科普官
科普种子的成长密码
近年来,生物育种技术作为现代农业的核心技术之一,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认知还存在误区,影响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进而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实际利益。
为了继续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提升公众对生物育种技术的正确认识,丰脉生物技术产业联盟、智种网与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发起“生物育种科普官”项目,旨在选拔和培养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科普官,使其成为传播生物育种技术的中坚力量,通过科学、通俗的传播方式,向公众普及生物育种知识、澄清谣言误区、展现技术价值。活动将助力构建理性讨论环境,加速技术成果转化,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最终实现“端牢中国饭碗”的战略目标。
第一批生物育种科普官风采展示
选拔对象
有意愿了解并科普转基因的人士
各社交平台的网络达人
行业从业者、专家等
经销商、种植大户等

为何需要科普生物育种
生物育种是通过基因编辑、转基因等技术手段改良作物遗传性状的科学方法,旨在培育抗病虫、耐逆境、高产优质的作物品种。其中,转基因技术通过将特定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赋予其新特性(如抗虫、耐除草剂),已成为现代农业突破资源约束、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工具。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面对粮食自给压力,亟需通过生物育种技术提升农业竞争力,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放眼全球:31.5亿亩
截至2024年,全球转基因作物面积达2.098亿公顷,覆盖27个国家,同比增长1.9%,创下新纪录。
全球种植的转基因作物总共10种,大豆种植面积最大,为1.051亿公顷;其次是玉米、棉花、油菜。

美国、巴西、阿根廷、加拿大位列前四。中国坚持着“审慎开放”原则,近年来政策力度持续加码,预计转基因玉米和大豆的商业化种植将大幅增加,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转基因玉米种植国。


一号文件:推进生物育种产业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继续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这一政策犹如一座灯塔,为生物育种产业化发展照亮了前行方向。近日印发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也提出实施生物育种重大专项,选育高油高产大豆、耐盐碱作物等品种,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
目前,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四川、云南、广西、甘肃、江苏等十三个省份已允许种植转基因玉米,其中,吉林、内蒙古、辽宁、河北在全省范围内放开种植。

2025年转基因品种已审定公示97个玉米种和2个大豆品种,众多企业积极参与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大北农生物表现卓越。审定的品种中(含公示),有 37+59(公示)个玉米品种和 6 个大豆品种应用了大北农生物丰脉性状。

谣言vs科学
尽管转基因技术科学安全性获世卫组织(WHO)、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等权威机构背书,但公众认知仍存较大误区。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发布的“转基因十大谣言真相”显示,这些谣言均缺乏科学依据,严重阻碍技术推广,损害农民增产增收权益。
破除壁垒,理性传播
公众的质疑、监管的挑战,如何认识生物育种,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为破除信息壁垒、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生物育种科普官”项目应运而生。
该项目由丰脉生物技术产业联盟、智种网与大北农生物联合发起。旨在选拔和培养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科普官,通过科学、通俗的传播方式,提升公众对生物育种技术的正确认识和理解、消除误解和疑虑、推动生物育种技术的广泛应用,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科学普及任重道远,理性认知方能致远。通过“生物育种科普官”活动,我们期待更多人加入科学传播行列,共同推动现代农业迈向绿色、高效、可持续的未来。
科普官权益

活动流程
1. 进群后一个月内,在自媒体平台(抖音/快手/视频号任选)发布“转基因科普”相关内容1条,并带有#生物育种科普官#TAG,发布后将视频链接转给丰丰;
2. 参与培训:观看并转发生物育种科普官直播活动;
3. 根据区域划分,在自媒体平台(抖音/快手/视频号任选)上发布“草甘膦培训”、“抗虫效果展示分析”、“转基因科普”三个板块的内容,不少于10条,并带有#生物育种科普官#TAG,发布后将视频链接转给丰丰;
4. 本种植季结束后,将根据影响力、专业性、展示力三个方面,由专家团队进行评比,为第一届生物育种科普官颁奖。
联系方式

标签:农业
- 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