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比早八更痛苦的是室友?中国大学生恨透了同居四年的“包办婚姻”
发布时间:2025-05-12 23:53分类: 无 浏览:34评论:0

当代大学生的寝室关系实在精彩纷呈,一言难尽。
——女同事说

#
点赞、推荐,顺便★标俺们
四舍五入做新东方精神股东!
4.23世界读书日
为了push大家好好读书
新东方读书人出道大片正式上线!
诚邀各位品鉴!

好了,正文开始啦——
当代大学室友关系,情况还是太复杂了。
比如最近,有网友在小红书上“诚心发问”:“室友鼻孔太大,要不要让她多A空调费?”

图源:小红书
以及经典的,宿舍有N个人,就有N+1个群。网友锐评:简直堪比大型宫斗现场,甄嬛传都不敢这么演。

图源:小红书
还有集体玩抽象,在抖音上自创《组员逍遥游》吐槽小组作业的:

图源:抖音@美女一分之四
除此之外,还有从未翻脸也从未交心的;有真心换真心的;有情深好姐妹、浓浓“父子情”的;甚至也有开撕到放在整个大学届都是相当炸裂的······
复杂,实在是复杂。当代大学室友关系,指定有点啥说法。
而要说说法,那得先从“选室友”说起。
01
包办婚姻VS自由恋爱
过去,有一个公认的观点是,大学室友分配就如同“包办婚姻”。由于没有选择的权利,大学生只有在开学当天,才能识得室友的真面目。在这之前,你永远不知道要和什么样的人度过大学四年。
这种一锤定音和开盲盒式的分配,很容易导致室友之间因生活习性不同而产生摩擦。
比如说,每个人对温度的忍耐程度不一样,有的人是典型的“怕热体质”,但有的人又容易受凉,就容易导致在开空调的问题上起争执:

图源:小红书
不同的作息也容易导致寝室内部分歧:早睡的你,面对室友的夜猫子作息,好不容易有了睡意,却又被室友发出的声响吵醒,敢怒又不敢言,每天都在“无声的战争”中煎熬:

图源:知乎@再躺一辈子
还有什么时候能在寝室大声打电话、打游戏,公共区域的卫生谁来打扫;背后蛐蛐;不注意边界隐私······这些都是容易产生摩擦、甚至矛盾的问题。除非你运气爆棚,随机分配的室友恰好都生活习性一致。但很明显,这可以说是极小概率事件。
当有的大学生吃够了“包办婚姻”的苦,有的大学生有福了,因为“自由恋爱”的风吹进了校园——那就是近几年来流行的,自选室友。
2022年,中国传媒大学就专门在学校的app上开设了“自选床位”的功能。通过这一功能,学生不仅能够看见宿舍的朝向,还能看见室友的个人信息和生活习性。由此,习惯晚睡的“夜猫子”可以聚集在一起,而向往安静的“i人”们也可以打造出一个舒适的环境。
这下好了,i人终于可以不用沦为e人的玩具了。(bu shi)

图源:公众号@中国传媒大学
无独有偶,河南农业大学也研发出了一种用mbti、兴趣爱好等分类来选择室友的程序“随心选”。多种维度的评估,打破了学生之间的信息差,也扩展了他们自主选择室友的空间,让新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选室友自由”。

图源:微博@河南手机报
如今,这类做法也逐渐被多个高校采纳,如浙江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等。
但性格各异只是一方面,毕竟同在一个屋檐下,要想相处和谐愉快,还需要在交往中花费不少心思。
02
搭伴互助VS摩擦矛盾
近几年来,“搭子文化”在大学生中流行起来,成为了一种被普遍认可的新型社交关系。
简单来说就是,只和某些特定的人,共同完成某些特定的事情。这种关系既减少了情感和时间成本,又能得以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十分高效。
这种文化尤其适用于室友关系中。大家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生活轨迹类似,很容易搭个伴。
就说那些生活里的小事儿,你忙得脚不沾地时,室友分分钟就能给你把外卖拎到宿舍门口,快递也能顺手帮你取了;有时从家里带了点特产或者零食,也能第一时间在寝室分享;闲暇时还能一起去周边探探店。
你就说,哪找室友这么好的“生活搭子”。
再说同一个寝室的人大多出于一个专业,课表“撞车”频率极高;可以一起攻克难题,互相抽背英语单词,共同完成小组作业······
室友,学习搭子的最佳首选。

图源:小红书
而人与人的羁绊,本就是在琐碎的生活日常里逐步加深的。随着搭子关系的进一步深入,“情投意合”的室友往往就会发展成非常要好的朋友。
这时候的ta,是你恋爱时,身边出现的“狗头军师”:什么对方是不是真心实意啦,有没有什么“前科”啦,到底要不要主动出击啦,但凡是有关于你的感情问题,他们都将奔赴在吃瓜和出谋划策的前线。
在这一level上的室友,也会是你生病时第一个知道你病情、帮你请假或是送你去医院的人。就如同知乎上一位同学分享的,室友全身荨麻疹,自己会直接陪着去医院;而自己长了麦粒肿需要手术,全程也是关系好的室友在陪伴。

图源:知乎@一只小芋圆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一项研究指出,“大学室友的学业成绩会产生正向的同伴效应”,即在一定的情况和条件下,大学室友间可以实现“近朱者赤”。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诸多高校都会有 “学霸寝室”出现——他们彼此之间一般都会主动分享学习笔记、一起认真完成小组作业、也愿意在紧张焦虑时互相慰藉,齐头并进。

图源:公众号@人民日报
不过除了结伴互助,室友之间也存在摩擦。特别是在面对奖学金评选、保研等学业竞争时,很容易滋生寝室矛盾。
拿保研来说,一个专业的保研名额有限;而诸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等这些高含金量的比赛,往往又是保研材料的重要部分。室友间就可能因为参加了同一比赛而变成竞争关系。在“卷绩点”、“拼竞赛”的场域中,寝室内的关系变得微妙尴尬,甚至争吵开撕。
这种情况下,室友可能就不再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而是需要彼此提防的“对手”,寝室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演变成博弈的场地。

图源:知乎
而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方面的搭伴互助或摩擦矛盾,都是室友关系的一部分,与室友相处,本就是要面对的人生课题之一。
03
萍水相逢VS各奔东西
从入大学、进宿舍、和室友萍水相逢那一刻起,和室友相处就是大学生活中的重要一课。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
要想处理好和室友的关系,就要学会如何和他们沟通、合作,如何在冲突中求同存异,如何在困难中相互支持。
在面临期末考试时,或许你可以向室友讨教自己不擅长的数学题;在半夜挨饿时,或许你可以“可怜巴巴”地向室友讨要一点零食,下次再主动给ta带一份小吃;在有室友因为作息或卫生等问题发生争吵时,或许你需要从中进行调解······

图源:知乎@只爱青桔的R
而除了学会人际交往,大学寝室带给你的,还有一份珍贵的情谊。
四年里,或许有过某个周一清晨,大家在睡梦中被早八的铃声惊醒,一个个睡眼惺忪、面面相觑,然后手忙脚乱地穿衣服,匆忙奔向教室,一路上还互相调侃着彼此的“起床气”;有过为一个学术问题争得面红耳赤;有过在寿星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悄悄策划生日惊喜,留下满地的蛋糕屑和欢声笑语·····
正是这些看似平凡的点点滴滴,勾勒出了大学生活最质朴的轮廓,成为了青春岁月里最生动的注脚,也是毕业后温暖的回忆。
还有一项有趣的数据显示,相较于在读大学生而言,步入社会工作的人,更愿意把室友定位为密友或者胜似亲人,这一比例高出了前者约10.9%。可以看到不少人在离开校园后才意识到室友关系的珍贵与纯粹。

图源:知乎@淼淼
当然,并非所有的室友关系都能走向美好的结局。可能从一个个拖着行李箱挥手道别、最后锁门的那一刻,整个青春就被锁在了那一方小小的天地里。
有人奔赴繁华的都市,在高楼林立的写字楼中追逐梦想;有人回到宁静的家乡,在熟悉的街道上开启新的生活;毕业一别,因为各自的生活轨迹不同而渐行渐远,甚至最后很久不再联系,彼此杳无音讯。
分别时说的再见,变成再也不见。
不过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无论最终寝室的关系如何,四年的朝夕相处都是每个人大学生涯里无法磨灭的记忆。
或许在未来某年的某个夏季,想起当年穿上毕业服拍毕业照时的笑容,回想起那时一个没有课的下午,躺在寝室床上,和室友有一句没一句的搭话,刷着视频吃着零食,会觉得: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当时只道是寻常。”
参考资料:
1.浪潮工作室:大学宿舍,不翻脸就是最高体面
2.三联生活周刊:当代大学生的“包办婚姻”:成为室友
3.探讨与争鸣:青年“搭子型”浅社交的心理透与现实审思——基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近朱者赤”还是“排他性竞争” ———精英大学学生学业发展的室友同伴效应研究
5.人民日报:703寝室,全员保研!
6.网易数读:中国大学生宿舍关系白皮书

每日互动
你和室友之间有什么精彩的故事呢?
评论区告诉我8~
//
更多好看的
最穷专业排行榜第一!中国最没“钱途”的大学专业,毕业却成大厂“抢手货”?
25年最新中国大学排名出炉!最有野心的“双非”大学,登顶全国第一?
- 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