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球CEO
当前位置:首页 > > 正文

交控科技董事长郜春海: AI不是空中楼阁,找准痛点才能落地生根,最高境界是教会AI干活

发布时间:2025-05-13 04:41分类: 浏览:61评论:0


导读:2025年4月21日,由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凤凰网主办的“2025年大湾区创新生态大会”在广州召开。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副会长、北京低空产业联盟轮值主席、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25年4月21日,由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凤凰网主办的“2025年大湾区创新生态大会”在广州召开。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副会长、北京低空产业联盟轮值主席、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郜春海应邀出席,并以《把握机遇,AI赋能行业高智发展》为题发表演讲。本届大会聚焦“人工智能与技术经理人主题”,汇聚粤港澳大湾区高校院所、科技企业、投融资机构、服务机构等各领域专家,融合政策、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共同探讨AI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AI需结合场景痛点


郜春海从人工智能在轨道交通和低空经济领域的深度赋能与创新发展角度出发,建议企业不要把人工智能看得过于神秘或高不可攀,应根据自身特点和所处阶段,逐步探索人工智能的应用,也要避免盲目跟风和过度投入,可从简单、直接、可控的应用场景入手,逐步积累经验,提高人工智能的应用水平和效果。在轨道交通和低空飞行等涉及安全关键领域的应用,要确保人工智能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大湾区是上市公司出海的重要基地,可利用自身区位和产业优势,更好地与国际市场接轨,推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国际化应用。


以技术为骨、创新为魂。近些年来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交控科技通过积极探索与研发,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引入AI技术并结合成熟的技术和产品,赋能提升主营业务,以推动传统行业智能化跃迁升级,助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交控科技AI应用案例介绍


轨道交通领域:列车智能障碍物检测系统(ITE),填补轨道交通感知领域空白


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运行环境复杂,线路界线入侵致风险事故频发,高速列车突发情况反应时间长,“技防”代替“人防”成为趋势。ITE是支撑列车运营感知与行车安全的关键,是全自动驾驶的核心技术。



基于相机与激光雷达的环境感知:结合图像视觉感知和激光雷达测距技术,实现全方位、高精度的环境感知,提升障碍物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不同时段、不同路线、不同天气、不同周边环境

实现高安全等级环境感知


双目视觉环境感知:采用双目视觉技术,模拟人类双眼视觉原理,实现更精准的距离和位置判断,增强障碍物检测效果。


实现列车、线缆、人员、落石、工具箱等轨行区障碍物检测


高安全性与可靠性:该系统通过SIL4级安全认证,即使在极端情况下仍能保持高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列车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SIL4级安全完整性等级


低空经济领域:低空空域管理平台(朱雀空管),填补空中交通管理领域空白


朱雀空管平台凭借其强大的功能和先进的技术标准,将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推动低空交通管理向智能化、高效化、安全化的方向迈进。



双标准评估:在国际低空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研发中首次引入双标准独立评估概念,并已获得国际安全标准IEC 61508(SIL2级)认证、航空软件评估符合DO-278A(AL3级)。


SIL2级安全完整性等级

符合AL3级要求


空域管理:负责管控空域和适飞空域的管理,实施电子围栏管理,进行地图与地理信息管理,划设空域航路和飞行高度层,进行空域评估,并发布空域信息。



飞行计划管理:负责飞行申报,管理航线,审批飞行计划,并进行飞行前的风险评估。



空中交通管理:监控飞行动态,评估空域风险并发出告警,检测、告警并处理飞行冲突,进行业务视频监视,监控航空器状态与健康,以及负责应急处置。



航空气象服务:提供地面气象实况和预报,以及低空气象实况和预报。



业务数据统计:进行飞行回放,统计告警情况,对数据进行回放、统计与管理,并负责设备健康管理。



交控科技将继续秉承“持续创新、创造价值”的宗旨,依托自身在智能交通和低空经济领域的深厚积累和技术优势,积极探索AI赋能行业的新场景、新模式、新路径,为推动我国传统行业高质量、智能化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