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球CEO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成长的群像——辛安集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5-07-01 17:54分类: 教育 浏览:173评论:0


导读:第二届辛安集已然落下帷幕。这场本学期最具分量的校园盛事,从6月初便点燃了师生们的热情。当筹备的号角吹响,校园里便涌动着跃跃欲试的身影。如今活动收官,回望其间,这群了不起的孩子在时光...



第二届辛安集已然落下帷幕。这场本学期最具分量的校园盛事,从6月初便点燃了师生们的热情。当筹备的号角吹响,校园里便涌动着跃跃欲试的身影。如今活动收官,回望其间,这群了不起的孩子在时光里留下了属于他们的注脚。他们自信,机智,创意多多,设计出了琳琅满目的课程产品;他们热情,阳光,勇担责任,保证了各项活动的有序进行;他们团结,友好,乐于付出,成就了团队与自我的双赢。



创意的缩影——摊主

摊主是辛安集的核心,他们提供怎样的产品和服务决定了活动的成功与否。本次辛安集一共有35个摊位,产品涉及生物、技术、艺术、语文、历史、社团、劳动实践等多个学科。摊主们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有的实现了创收,有的经营惨淡。无论怎样,这些在交易中学会定价、在盈亏中懂得取舍的孩子们,已获得了商业的初体验,锻炼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初涧

摊主:初一年级 张若初


当历史课讲到唐三彩时,课件上那黄、绿、白相间的釉色突然“击中”了我——这配色可太绝了!课后,我翻阅之前在博物馆里拍摄的照片,在网上查找资料,重温了马王堆帛画的赭红、青花瓷的霁蓝……这些藏在文物里的色彩,像被时光封存的宝藏,藏着中国人独有的浪漫。一个念头猛地闪过——不如把这些绝美的文物色卡焊在项链手链上?

于是,我想用斑驳的毕加索绿珠模仿青铜器岁月的痕迹,我想用霁蓝配米白珠复刻青花瓷的风雅,我想让每款饰品都藏着“文物密码”……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首先,光是凑这些大大小小、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珠子就占据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空间。我甚至请求妈妈为我置办了一个专属柜子。其次,设计、制作这些珠串更是超级磨练我的耐心。我时常对比文物图片,研究配色规律,然后再一头扎进茫茫珠海寻找适合的材料。慢慢地,我摸出了先定主色、再搭配辅色的门道,总算让每串珠子都有了一点点文物的韵味。我给我的这些手工饰品起名“初涧”,既呼应了一下我的名字,更希望这是一场跨越千百年的相逢,每一种颜色都能成为传统文化的时尚表达。

集市当天,几个同学自发成为我的小助手,她们卖力推销,为冲击销冠不遗余力。顾客多到忙不过来时,我们隔着摊位相视而笑,这种并肩奋斗的感觉,比独自忙碌暖多了!

李玥霖,张若初,李上源和

付文萱等在辛安集

这次参加辛安集活动,让我对历史课的知识有了更深的感触,了解到原来文物的色彩里藏着时代的审美。串珠磨出的耐心、小助手们配合的默契,还有被认可的自信,许多都是意外之喜。现在,我总想收集更多的文物配色,让更多人发现,传统文化不是冷冰冰的,它也可以是腕间流转的惊艳风景。同学们,让我们来年的辛安集再见!

风语驿站

摊主:初二年级 陈思语


“文字是封存时光的琥珀”,林海音在语文课本里留下的这句话,像一把带着墨香的钥匙,轻轻转动了我思维的锁芯。当我翻开课桌里泛黄的作文本,那些被红笔圈画的段落突然在眼前鲜活起来——这些浸润着思考与情感的文字,不该永远沉睡在试卷褶皱里,它们理当化作传递温度的星火。“让知识挣脱试卷的束缚!”我和同桌对视时眼里的光亮,点燃了这场特别的行动。在老师们的支持下,我们捧着装订精美的《追风行纪》,在辛安集摆下了承载文字温度的摊位。

筹备期的教室仿佛是魔法工坊。宣传组的画笔在海报上流淌出银河,促销组用卡纸折出会发光的书签,陈列组将作文集搭成知识的阶梯。当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忙碌的身影上,我忽然懂得:团队协作就像拼图,每个人的创意碎片都能拼出完整的星空。

集市当天,摊位很快变成了文字的磁场。面对驻足的同学,我们默契地组成"推介小队":讲解者化身故事引路人,将书中的妙笔生花娓娓道来;答疑者像温柔的向导,用经验铺就写作的小径。那个攥着零钱的初一眼镜男孩,让我触摸到了文字真正的力量。当我翻开文集,读到“他的背影在山间显得格外孤独,却又无比坚定”时,他眼睛里亮起的光芒,比任何销售话术都动人。更惊喜地是,半小时后他带着伙伴们重返摊位,那一刻我们相视而笑,终于明白:文字不仅能封存时光,更能点燃共鸣的火种。

任妙果,陈思语和郭梓萱等向老师和同学推荐文集

这场文字之旅教会我,团队的力量在于每个人都能成为发光体。我们卖出的不是作文集,而是装载着灵感的漂流瓶;收获的不仅是零钱,更是青春岁月里,一群人共同点亮文学星空的珍贵记忆。那些跃动在纸页间的文字,终将成为我们走向未来的勇气徽章。

立体印迹

摊主:初一年级 王小墨


对我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体验,开心的同时也感到重任在肩。从学校发布辛安集招募公告后,我和伙伴们就想让这学期3D打印的学习成果,在辛安集上闪亮登场。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大家都喜欢《我的世界》,所以决定将虚拟方块世界搬进现实。我们三个“创客小队”成员设计的方案是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可拆卸的人仔四肢和装备。确定好方案后我们开始各显神通,发挥强项。有的负责建模,有的专注调试打印机。制作过程却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没有考虑材料膨胀问题,导致人仔的四肢没办法拼装,经过很多次修改建模才让每个零件完美拼合。这个过程大家互相鼓励,积极解决问题,从不互相埋怨,让我感受到了伙伴们前所未有的凝聚力。

陈泽瑞,赵海云和王小墨在辛安集

开市后,当我们迎来第一位顾客的时候,我们既紧张又兴奋。怀着忐忑的心情给顾客介绍我们的产品时,同学们惊喜的赞叹“史蒂夫也太还原了!”有了同学们的反馈我们信心倍增,货品很快被“《我的世界》迷们”一抢而空,我们带着满满的成就感收市。通过参加这次校园集市,不仅我的统筹规划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还收获了更加紧密的伙伴关系,让我更加期待明年的辛安集!

DIY手工制作

摊主:初二年级 陈嘉轩


最初的产品是在生活劳动课上得到了灵感,于是我们开始设计产品,联想到同学们都很喜欢有十一标志的周边,于是我们加入了相关元素,设计出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挂件,手链和夜灯。在制作过程中,通过查阅资料,我们了解了各产品制作方法,接下来就是制作了。但这反而是最困难的,我们遇到了许多麻烦;珠子穿不进去,挂件卡扣卡不上去,夜灯粘不好。面对这些难题,我们不怕困难,通过不断的尝试,最终在辛安集前夕将最好的成品展现给了消费者们。

袁墨洋,李昀朗,孟凡清,孟莘朔和陈嘉轩等在摊位销售产品

当天,我们早早就装扮好摊位,在推销过程中,我们时刻注意将美好的情绪价值传递给顾客们。辛安集结束了,回望那些紧张准备的日子,手、眼睛、脖子、等感觉好像还在隐隐泛酸,但这次大作战让我们对生活劳动充满热爱与希望,让我们深刻了解了生活的真谛。

陈嘉轩,李昀朗和李昀澎在闭幕式现场


十一石景山校报

摊主:初二年级 孙青


开办十一石景山校报是2025年学校十事实办项之一。从今年年初开始,我们团队就开始筹备了。校报应该是怎样的呢?我们调查研究了多个学校的多份校报,总结整理了它们的共同特点:贴近校园和同学的生活。那同学们具体喜欢看上面呢?我们进行了细致地调查和采访,最终确定了校报的基本栏目。

孙青和李雨颢在辛安集

确定栏目后最大的困难就是约稿。找谁约?写什么?谁对接?一时之间感觉无从下手。在几次讨论没有实质进展后,我们选择请教老师,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一方面向全校发布具体的征稿通知,一方面发挥团队成员及其朋友的力量,双管齐下收获了多篇优质文章。排版阶段,编辑部的同学各显神通,有人负责排版,有人负责校对,有人负责美编,最终一份干货满满的校报呈现在了辛安集上。起初由于缺少销售经验,光顾的同学很少,但是当我们鼓起勇气推销后,渐渐的有人驻足在我们摊位。报纸深受老师和家长的喜欢,我们收入的相当一部分都来自他们的支持。辛安集结束后,我们认真聆听了其他同学对于本次校报的反馈意见,并将在下一次校报努力改进,一起期待吧!

 孙青、杨傲、王逸群等在摊位销售产品



隐形的支柱

——活动组织者

本届辛安集是在两届学生会和所有志愿者们共同协作下结出的美丽果实。老一届学生会凭借经验,承担整体规划。新一届学生会则以初生牛犊的锐气,冲在执行的第一线。他们一起设计出深受师生喜爱的互动活动:套圈,并结合“丝路遗风”主题赋予了活动满满的课程味儿。比如套圈游戏的物品都是来自历史课上学过的西域的物产:骆驼玩偶,新鲜的葡萄、黄瓜、大蒜和菠菜等。学生会的好帮手当然是无所不能的志愿者们。校园电视台的宋煜同学扛着相机跑遍校园,抓拍同学们的笑脸。开幕式闭幕式上,来自初一初二年级的志愿者们,搬椅子递话筒做得又快又好,共同撑起了校园活动的一片天。

程梁

作为今年新一届校学生会的会长,我一上任就接过了辛安集策划的接力棒。今年的活动策划时间十分紧急,从开始筹备到正式举行仅有两周的准备时间,但我们并没有因此而手足无措。两届常委群策群力,先将大任务按模块拆解程开幕式、闭幕式、中场互动和学生权益工作等部分,之后由各部门负责具体的活动。

说到这里也不是很难嘛,如果这样想的话,那你就too young too simple了!就拿开幕式举例,需要文艺部招募节目并彩排,宣传部制作视频和海报,策划部制作PPT、招募并培训志愿者,另外还要联系电教老师和后勤老师保障活动。千头万绪,必须要有人密切关注各部门,才能顺利推进开幕式工作进行。作为校会主席,我每天的课余时间都在督促各部门推进工作。除此之外,我还与老师保持紧密联系,积极向请教老师如何解决冒出来的各种问题。在两周的时间中,我主持了两次进度汇报会,每次会前我都会全面收集各部门工作进展情况,会上积极组织讨论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任务分配。

程梁在主持辛安集进度汇报会议

最后一周,所有任务都进行到了最后,没有人松懈。在6月18日排练时,我们将辛安集最后一个大任务安排妥当。当天,活动果然井然有序,大家的体验感也非常好。本次活动如此圆满,离不开第一届校会常委们的鼎力支持。他们深入到各个部门,用自己过去一年积攒的智慧和经验,指导新一届常委们快速成长,相信在之后的活动策划中,新一届常委能够作为策划活动的主力军,为学校多彩的活动增光添彩。

杨茗月

第一次参与大型活动策划,纷繁的流程,紧迫的时间节点都让我一度感到手足无措。所幸,学生会的学长学姐们主动伸出援手。他们不仅分享往届经验,更带着我一步步梳理流程、分工协作。这让我明白了:困难不是终点,而是向他人学习的起点。在他们身上,我不仅学会了如何开展具体工作,学长学姐的时间管理技巧、沟通话术,甚至是处理突发状况的冷静态度,都让我受益匪浅。更重要的是,他们给予的信任让我敢于承担责任。当我知道自己要负责宣传物料跟进时,我会主动梳理时间表、提前确认进度,确保各环节无缝衔接。这种“被信任”的力量,推动我主动思考、优化流程,也让协作变得更加默契。

付益萌,刁玉,杨茗月和艾轩玉等

两届校会常委在交流经验

学生会的经历,悄然重塑着我的习惯与心态。对任务的责任感成为驱动力,当任务分配到手中,我不再只视其为“作业”,而是关乎团队成果的重要一环。为了不拖累进度,我主动规划时间、设置提醒,确保任务按时甚至提前完成。这份对时间的敬畏,让我从曾经的“踩点交差”变得更守时、更靠谱。同时,在一次次活动执行中,我的统筹能力、应变能力也在实战中得到磨砺,内心多了几分从容与自信。未来,我将带着学长学姐给予我的信任与支持,在服务同学中与学生会共成长。


辛安集虽已结束,但那些为目标拼搏的日子,那些携手共进的温暖瞬间,将永远留在每一位同学的记忆中。感谢摊主们的奇思妙想,感谢指导老师的悉心教导,感谢演职人员的倾情表演,感谢校学生会的全力以赴,感谢志愿者的无私奉献,感谢后勤老师的全力保障。北辛安的沃土从不会辜负耕耘者的热忱,待夏日骄阳再次铺满校园,让我们携着此刻的炽热,共赴下一场知识与热爱的狂欢。




—END—

供稿丨团   委

排版丨张少焕

一审丨罗亦肖

二审丨张小萌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十一石景山

|视频号:十一石景山

邮箱:bndssjs@126.com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北辛安南路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