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球CEO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守护“小心肝”|2025世界肝炎日:科学护肝,共筑健康防线​

发布时间:2025-08-05 16:58分类: 综合 浏览:197评论:0


导读:2025年7月28日是第15个“世界肝炎日”,今年的主题是“社会共治 消除肝炎”。2025年世界肝炎日主题宣传海报肝脏,这个“沉默的器官”,据统计,在肝脏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500种...

2025年7月28日是第15个“世界肝炎日”,今年的主题是“社会共治 消除肝炎”


2025年世界肝炎日主题宣传海报


肝脏,这个“沉默的器官”,据统计,在肝脏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500种以上,同时,它还承担着代谢、解毒、合成、免疫调节等重任。今天,小编带你认识肝脏、肝炎,用科学行动守护健康。




1

肝脏:“六边形战士”


肝脏作为成年人体内最大的实体器官,担负着多种重要的功能,也面临着病毒、酒精、药物等多种潜在威胁。



代谢


包括糖的分解与糖原合成、蛋白质及脂肪的分解与合成,以及维生素及激素的代谢等。这些代谢功能与肝脏所含酶类十分丰富有关。肝脏内存在体内几乎所有的酶类,酶蛋白含量约占肝内总蛋白量的2/3。



解毒


肝脏收集来自腹腔的血液,进行解毒之后再输入体循环。要知道酒精、尼古丁、霉菌毒素、药物等如果直接流入心脏,人体很快就会死亡,但是先经过肝脏解毒,对人体的损伤会大为下降。肝脏解毒主要有四种方式:化学作用、分泌作用、蓄积毒素并少量缓慢释放、由肝脏中的巨噬细胞吞噬病菌等异物而避免感染。



“血库”


人体中的血液并非全部参与血液循环,一部分储备于三个血库:皮肤、脾脏和肝脏。成年人的肝脏重约1500克,肝脏所含血量相当于人体血液总量的14%。一旦人体发生大出血等紧急情况,肝脏里贮藏的血液会主动释放出来,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



巨大的储备能力


我们常说肝脏是“沉默器官”,因为它没有痛感神经,只要还有30%的肝组织在起作用,就可以维持日常生活,而这时人体通常不会出现异常症状。当我们感到疼痛、恶心等报警信号时,肝脏的病变已经比较广泛。在日常体检中,若能早点发现肝癌,即使手术切除70%甚至80%的肝脏,余下的肝脏也仍能正常执行任务,还能在几个月之内再生,恢复到正常大小,这是绝大多数器官做不到的。


TIPS


肝脏受损的“沉默信号”:早期肝炎常无症状,但出现黄疸、乏力、食欲减退、肝区疼痛时,可能已进展为肝纤维化或肝硬化,要引起重视,立即就诊。



2

肝炎兄弟多,甲乙丙丁戊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24年全球病毒性肝炎报告》,全球近三分之一的乙肝病毒感染者在中国,给家庭和个人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



目前,由病毒引起的肝病主要是指病毒性肝炎,即由各种肝炎病毒直接引起的肝脏炎症反应,具体包括甲肝、乙肝、丙肝、丁肝和戊肝。任何一种肝炎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引起机体的严重损伤,甚至威胁到生命。我国约5%-10%的人群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长期罹患乙肝、丙肝,会引发肝硬化;肝硬化结节恶变以后,会引发肝癌。因此,乙肝和丙肝在我国危害相对更大。



3

传播途径多,提防要上心


甲肝/戊肝


最常见的传播形式为粪-口途径,也称为肠道途径,即被污染的食物和水进入消化道引起甲肝感染。生活在水中的甲壳类动物,很可能被甲型肝炎病毒污染。当人们食用未煮熟的牡蛎、蛤、蚝等水产品时,有较高的甲型肝炎病毒感染风险。甲肝感染的主要人群为儿童和青少年,冬春季节是甲肝发病高峰期。戊肝既往以水型流行最为常见,具有季节性,多见于雨季或洪水之后,且多见于有不洁饮食史的人群。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孕妇易感性较高,易出现重症戊肝,病死率较高。



乙肝/丙肝


主要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和医源性传播。


①血液传播:极少量含有乙肝或丙肝病毒的血液或血制品进入人体后即可导致感染,输血、血液透析、器官移植都可以传播。


②母婴传播:如果母亲是乙肝或丙肝病毒的携带者,那么在分娩前后会有一定概率传给胎儿。


③性传播:与感染了乙肝病毒的患者有无防护的性接触,经破损的皮肤黏膜可以传播乙肝病毒。


④医源性传播:医疗工作中使用受污染或者消毒不严的针管、针头,都可造成乙肝或丙肝病毒的人为传染。



丁肝


与乙肝有着相同的传播途径,即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但丁型肝炎病毒极少单独感染,多与乙型肝炎病毒等DNA病毒共同感染。


4

“小心肝”呵护攻略


良好的卫生习惯


①牙刷、剃须刀、刮毛刀等私人物品避免与他人混用;


②饭前便后勤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③勤洗澡、勤换衣、勤晒被褥;


④不吃生食、不喝生水,水产品煮熟后再食用;


⑤注意外购的肉类熟食,充分加热后才可以食用;


⑥避免到不正规的私人诊所进行拔牙、补牙,避免到不正规的机构纹眉、纹身。



及时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病毒性肝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作息,早睡早起,不做“修仙党”,让肝在该休息的时候(晚上11点到凌晨3点)好好休息;合理饮食,丰富食品种类,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高油高糖食物;均衡膳食,不暴饮暴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避免肥胖;“无酒不欢”要不得,减少饮酒或不饮酒,保护我方“小心肝”。



定期体检


有肝炎家族史、经常接触血液制品、长期服药等高危人群需特别注意,应定期进行肝功能、乙肝五项等相关检查,帮助及时发现肝脏问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谨慎用药


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都要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服用,不随意增减剂量或混用药物。长期服药人群,也需定期监测肝功能。此外,还需留意家中老人购入的保健品,需留意其真伪、成分和服用剂量,尤其警惕“肝毒性”成分。



你的“小心肝”,值得温柔以待~从今天起,放下熬夜“修仙”,告别酒精“慢性毒药”,用规律作息、科学饮食和定期体检,为咱们得“小心肝”撑起保护伞。还不转发这份指南到“相亲相爱一家人”,让家人朋友一起加入“护肝大军”,“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需要你我一起努力!


*来源:国家疾控局、健康中国。文章仅作科普使用,如有不适,请线下就诊,具体诊疗遵医嘱。除宣传海报外,本文文内插图由AI生成,二次转载请确认版权或更换删除。





来源:绵阳顾连康复医院

主编:张勤

审核:刘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