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球CEO
当前位置:首页 > > 正文

立得空间首席科学家李德仁院士向国庆75周年献礼

发布时间:2025-03-31 06:24分类: 浏览:37评论:0


导读:近日,202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院士接受凤凰卫视《问答神州》栏目专访。2008年,汶川地震,李德仁院士带领团队通过航空飞机和地面移动测量系统完成了唐家山堰塞湖最精细的...

近日,202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院士接受凤凰卫视《问答神州》栏目专访。


2008年,汶川地震,李德仁院士带领团队通过航空飞机和地面移动测量系统完成了唐家山堰塞湖最精细的三维数字高程模型,呈报给了抗震救灾指挥部。


2011年,李德仁院士团队帮助联合国监测叙利亚战争、土耳其地震的毁损情况。


2023年,珞珈三号卫星监测分析加沙战争的毁损情况。


2023年,珞珈二号卫星为河北抗洪抢险提供工程级别的参数信息。


两院院士、立得空间首席科学家李德仁在《问答神州》栏目中介绍了我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体系的科研工作,讲述了实现我国自主可控的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的科研历程。 




掌握空天信息的自主权

“以前是中国人要花钱买外国的卫星影像,85%的数据是进口的。但是我们追赶的很快,现在我们的导航以北斗为中心,我们的遥感以中国的数据为中心,90%自给,而且我们还出口,比如一带一路国家,还有德国、加拿大、美国等。”


李德仁院士在采访中强调,“能不能获得空天信息的自主权,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防经济的发展。



当前,我国发射的遥感卫星数量全球第二,分辨率与美国、欧洲等国家齐平。


李德仁院士带领团队参加了100多个国家和100多个非政府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全球对地观测。

国家的科学进步是一场马拉松长跑

李德仁院士回忆说,20年以前,由于元器件和工艺落后,国内做不出高精度的卫星。


当时,科学家们用数学的方法补足当时硬件被卡脖子的问题。硬件的缺陷软件补,前端的不足后处理解决,重点放在数据处理和智能处理上。


李德仁院士向国家建议,推动中国高分辨率遥感卫星上天。2005年,国家启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大幅度提高了我国对地观测能力。



2018年,李德仁院士带领团队启动珞珈系列科学试验卫星工程。


珞珈一号卫星,世界导航增强系统的起源,凭借夜视功能,协助联合国照亮世界每个受难的角落。


珞珈二号卫星,全球首颗毫米波雷达卫星,以卓越的观水能力精准监测水下灾情,为抗洪救灾提供有力支持。


珞珈三号卫星,则以高分辨率测算分析战争与地域冲突带来的损失,助力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


2024年9月24日,“捷龙三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健康号”医学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落实东方慧眼计划

2015年,国内开始发展商业卫星,至今商业航天已经发射了200颗卫星。


在2023年发射的“珞珈三号卫星01星”的基础上,李德仁院士提出了“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计划按照“东方慧眼”第一期计划,2024年发射4颗卫星,自2025年到2026年发射45颗卫星,2027年计划发射100个星,到2030年完成252颗卫星发射,包括4个高光谱卫星、4个热红外卫星、144颗光学卫星、100个雷达卫星。


到那时,针对地球上任意目标,可以观测到人类活动和社会资源活动,5分钟就能将获取到的信息发到用户的手机上。


东方慧眼计划将大力推动我国的精准农业、智慧农业、智慧物流、智慧采矿、智慧建造、智慧城市等建设。


自1989年起,李德仁团队培养了200多名博士,包括1名中科院院士、7名长江学者、3名国家级杰出人才和5名“973”首席科学家。而今,他仍然活跃在科研第一线,为“东方慧眼计划”操劳。


按照东方慧眼计划,要让中国上天的商业卫星和现有军民卫星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有投入有产出,服务新质生产力,实现大众“玩微信”向大众“玩卫星”的时代转变。




关于立得空间


立得空间成立于1999年9月,由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李德仁,武汉大学,东风汽车集团等共同组建,在北京、上海、深圳、重庆等地设有分支机构。

立得空间的主营业务由“天空地”一体化移动测量、数字孪生时空大数据、智能机器(机器人&自动驾驶)三大板块鼎足而成

迄今为止,立得空间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以及各种部级奖励20余项,参加了移动测量、实景地图、时空信息云平台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编制。

20多年来,我们已成功服务全国600多个城市的、数以千计的客户,在北京奥运会、汶川地震救援、青藏铁路、嫦娥号飞船探月、70周年国庆阅兵、2020年抗疫救灾等国家重大活动或项目中,我们的技术产品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联系我们:400-630-6688